臺東森林公園為市民及遊客重要的都市休憩空間,更是臺東市區綠地系統中的重要綠地。在多年的使用下,需以新思維重新檢視公園,以符合當代都市綠地功能。在「自然、永續、安全」為原則下進行公園的修補與升級,以建構市區公園之間的串連系統及其與創生環境鏈結之可能,期達成以下六大目標:A.創造綠色生活廊道、B.串連都市生態網絡、C.連結慢活遊憩路網、D.建構世代友善環境、E.區域地景生態恢復、F.打造自然環境教育公園。
計畫願景:卑南溪口的水寶石
臺東森林公園從最早遍布泥沙的河灘地,經由改造形成保安林,守護臺東市區的生活環境,直到現在作為休閒遊憩的空間,百年多來的定位持續轉換,本案期許藉由臺東森林公園環境再造,以打造與水遊憩的空間突顯水的重要性,運用地景的營造,吸引,滿足居民及遊客的需求,同時達成健康慢活城市的目標。而親近水域的空間與綠地,是滋養城市發展的基礎,本案將重新琢磨卑南溪河口水域空間,除了打造成具有親水、休憩、文化、觀光功能的園地外,也期許能成為臺東的重要地景識別。
我們期許在這片園地導入全齡的親水遊憩體驗
休閒遊憩服務核心
▸ 慢行系統導入:服務核優化、動線優化
▸ 本地民眾最佳休憩空間:地景遊戲場、體健交流區、水劇場
親水環境營造
▸ 可環繞全場的親水動線:踏水步道、水域活動河道、水舞台、水涼亭
▸ 充滿水的地景特色
微型棲地再造
▸ 環境教育場地
▸ 以臺東之名植物園
▸ 水域:淺水區、深水區、孤島、雨水花園
▸ 陸域:野林、林下、亂石、枯木、砂地、食草及蜜源
主入口區
園區主入口設置入口大道及服務中心,除了原有的自行車驛站,也附設水上遊憩服務站,並增設下船平台(主要搭船處)。此處也是遊客前來的第一水印象。
北側下船碼頭
園區共設對角的兩處下船平台,北側則位於基地北面大水域邊。下船平台設置階梯與平台空間,作為上下船、整理船隻與停放之空間。
BEFORE
AFTER
環形水道
公園範圍內挖掘環形水道,水道寬約4~8M。邊坡以石籠、木樁等軟性材料介定水道範圍,水岸邊種植水生植物。日天是遊客快樂行舟之路線,晚上則是野生動物棲息與生活之廊道。。
BEFORE
AFTER
水涼亭
既有涼亭以一圈水道環繞,遊客與民眾可坐在石牆上聊天,浸泡於涼快的泉水中,為炎炎夏日帶來涼意。
BEFORE
AFTER
踏水步道
踏水步道提供約10~30cm的水深,可供遊客在石堆與複層式植栽之中,仿佛行走於卑南溪裡,帶狀的步道空間連接水舞台與入口驛站。
BEFORE
AFTER
動畫鑑賞